奢摩他

我們慈悲的老師,大徹大悟的佛,為我們展示了無盡的教義。因此我們能克服自身的局限和心靈上的痛苦。其中兩個重要的教義是“止”的禪修(藏語:shine,梵語:shamatha)和“觀”的禪修(梵語:vipashyana)。今天我就想談一談“止”或“奢摩他”禪修。

一切有感知的生命都嚮往意念上的快樂和平和。為了能夠感受到真正的意念上的平靜,你必須將自己沉浸於“止”的禪修之中。這已在上百年中被許多探索者和禪師所證明。我們應該避免我們的意念被過去所吸引或者游離于對未來的幻想中。相反,我們應該將意念集中在禪修主體的一個點上——此處此刻。

為了獲得真正的“止”的禪修,我們需要有利的因素和條件。我們通過三項準備達到這些條件。第一個準備時找到一個合適的環境。初學坐禪的人應該找一個沒有壓迫感、不會妨礙他或她完成“止”的禪修的環境。對於初學者,外界環境影響很大。目前我住在臺灣一個繁忙的城市中,但前一段時間當我到西藏時,由於安靜的環境,我很快便感受到了奢摩他。外界環境的平靜會引起人內在意念的平靜。第二個準備使醞釀一種滿足感,一種滿意感。他通常跟隨在擺脫複雜活動之後。培養簡樸的生活同樣可以引起意念上的平靜和簡單。第三個準備就是樹立道德規範,純潔的行為產生純潔的意念。

為了準備禪修,一個人應該儘量使自己遠離精神和外界的繁忙。精神繁是內在的不平靜和分心的東西,它妨礙我們禪修。這種分心導致產生許多打亂我們意念的複雜情緒。如果一個人想避開最初的準備而達到真正的禪修,那麼他期望的太高了。

一個人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就可以繼續開始禪修。著名的禪師蓮花戒建議我們採用八支坐。它與大日如來佛的七支坐十分相似。首先,一個人要伸直脊背。第二,採取雙盤結金剛跏趺坐的姿勢,或者對於有難度的人採用半盤結半跏趺坐姿勢。第三,眼睛向鼻子方向看以平靜自己的意識。第四,擺平肩膀。第五,放鬆下顎,保持牙齒之間有小量空隙。第六,是用舌頭接觸上顎。這將阻止過多的唾液分泌,同樣可以平靜與舌頭相連的意識。第七,儘量自然呼吸。最後,凝視禪修的物件,比如一尊佛像或一個小石頭。

之後,你就可以再現所有面前被啟迪的事務,包括你的師傅。並且祈禱來體會有力的因素和條件,並且通過“止”禪修遠離困難。這種佛和菩薩用來激勵精神的祈禱稱為七支祈禱。

然後你是著放鬆自己的身體和意識,並且直接感覺自己的真實情緒狀態。你會發現複雜的情緒狀態,例如生氣、依戀、渴望、遲鈍、嫉妒、驕傲等等。其中主導的痛苦情緒會因個體的不同而不同。某些人會因生氣而痛苦,還有人因嫉妒或者依戀。這是由於無數的過去的生活通過不同的方式限制住了我們的意念。當一個人正是自己的意念,發現起主導作用的複雜情緒時,這個人應該在禪修中抓住它。直接發現妨礙禪修的“搗亂者”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一個人直視自己的意念後發現佔據主要地位的複雜情緒是欲望,佛提供了三種辦法可以用來對付這種情緒。第一個針對不純潔進行冥想;第二個市針對醜陋進行冥想;第三個由對骨架的冥想構成。

對不純潔的冥想是通過對肉身的冥想實現的。通過冥想,一個人可以發現許多重要的不純潔的物質在於自身,例如骨頭、臉頰等等。佛說一共有36種這樣的物質。通過所有的這些,一個人冥想與我們現實中的肉身相聯繫的自然物質。這將減輕前面所說的占主要地位的複雜情緒,欲望。

對醜陋的冥想是通過對屍體的冥想完成的。它可以通過真正的屍體完成,也可以通過大腦中假想的屍體完成。關鍵是產生某種斷念。佛一共提出了九種針對醜陋的冥想方法。例如對一具腐爛屍體的冥想。但我們在此不必深入太多細節。

跟隨不純潔和醜陋之後的是對骨骼的冥想;從自身開始。一個人首先想像眉毛間的裸露區域。然後從這個區域擴展到整個身體骨骼,這意味著成長填充整個空間,之後整個空間便由骨頭構成。然後股價開始自身收縮,最後消失於腳部。這裏,它自身產生,然後成為正常的骨骼,在之後逐漸附著血肉,最後又還原成正常的。這種冥想也可以通過觀察太陽促使影子移動的過程來完成。

在這三個方面的禪修只能暫時消除對於物質上顏色、形狀和觸覺的欲望。這種方法不能根除欲望,但是為“止”禪修提供了很有利的基礎。只有當禪修著同時真正達到“止”禪修和“觀”禪修時才能徹底消除欲望的根本。

如果當一個人只是自己的情緒狀態時發現主要的痛苦產生於生氣或者厭惡的複雜情緒,它可以培養愛和慈悲來暫時矯正這種生氣情緒。

如果一個人發現他的意念被遲鈍或者默然所佔據,佛建議對12種有聯繫的發源進行冥想,通過正向和反向的方法。

如果一個人發現他的意念主要驕傲的複雜情緒所佔據,佛建議通過針對現象的18種元素的分類進行冥想來暫時克服。

如果一個人的意念由雜念所控制,那麼佛建議使用注意呼吸的禪修技術來克服。與其他顯現相比,一年據說是首要的實在。將一個人的意念指向呼吸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使意念更加靈活。一種呼吸禪修的方法是首先由鼻子的自然呼吸開始。將一呼一吸視為一個迴圈,如此十個迴圈,並且留意呼吸。另一個方法是在呼氣時將一個人的意識隨呼氣而出,吸氣時也類似。

第三種與呼吸相聯繫的禪修是設想一束隨呼氣從鼻子延伸出來的光線。這曙光一直延伸到你的腳部。當吸氣時,這束光隨之收回。一個人同樣應該設想肉身由呼吸的能量填充著。這種能量從鼻尖出發通過身體內部一直到大腳部。當你呼氣的時候,射向這股氣由腳部發出上升,然後從鼻子呼出。當吸氣時,氣息在身體內部下降。你應當設想你的意識隨著氣體能量落向腳部而更加實在。人應醞釀一種堅實的感覺——感覺完全的平靜。吸氣時人應該設想自己將純淨的空氣的能量吸入體內。通過這些禪修,一個人可以很好的平靜下來,就像置身于平靜的大海而不受海浪的影響。

問:您能在談一談對屍體的禪修嗎?

仁波切:我談了九種冥想來暫時矯正與欲望相關的複雜意念。這是從佛的一般的教義中而來的。從佛教經典的角度來看,這種複雜的禪修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與暫時克服這些複雜意念相對的是,你可以在最初將它們釋放於自己的空間中。你應牢記在心,這是在熟練掌握了一般的手段之後才能修學的。據佛經所講,你不講自身想像為一個自己的或者別人的不純潔的肉身。佛經建議你將自己的肉身想像為所有大徹大悟的佛和生命的曼荼羅。因此便不存在不純潔、骯髒等等了。

佛傳授這種特殊的方法使大眾可以將自身暫時遠離痛苦。當他第一次傳授這些的時候,許多追隨者,其中包括和尚、尼姑和一些激進的實踐者,由於他們並沒有欲望方面的特殊問題,並且修煉過多而變得走火入魔。因此佛必須傳授一種新的方法來避免這種錯誤。

這種特殊的冥想,36種身體中不純潔的物質和九種詩體上的噁心的狀態,是與達摩的車輪的第一次轉向相關的。並且佛所傳授的四種無上真理的第一個——受苦的真理,特殊相關的。我們所沿襲的冥想就是與這種受苦緊密相關的。

問:從這種形式的練習開始是必需的還是可以選擇的?

仁波切:一般來講,循序漸進地練習而不是直接練習奢摩他禪修是十分有益的。如果我們不經過準備便開始練習,很有可能我們不能達到理想的禪修。相關的複雜意念可以看作是阻礙平靜禪修的絆腳石。

問:控制傲慢和驕傲的禪修是通過對現象的18種元素的分類而開展的。他們是什麼?他們是怎麼減輕驕傲的?

仁波切:佛教中,這些元素有六種器官、六種器官的感覺,以及六中感覺所識別的六種物體,一共18種。包括所有的子類,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事物。通過試圖避開這種所有的複雜,你可以暫時抑制自己的傲慢自大。